CN
CN EN
建筑机器人批量进入施工现场:“中国智造”进入实践普及期
文章出处:南京领鹊科技 / 浏览量:686 / 发表时间:2024-03-0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修 广州报道 在房地产行业普遍进入管理红利阶段的背景下,建筑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作为全流程中的关键因素,就愈发重要起来。

尤其是要平衡建筑成本和效率,同时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之政策对装配式建筑和BIM逐渐普及的支持,引入科技手段成为一条必经的优化之路。

这是建筑机器人这些年间受关注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所在。仅2020年内,国家多部委就陆续发布文件,大力推动着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希冀以“中国智造”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场景中的应用探索已经在展开。今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同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函》,确认在上海市、重庆、广东三地的7个项目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其中,将建筑机器人批量实际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住建部试点项目,这背后是领鹊机器人公司在智能建造道路上的探索积累和自主核心技术研发的关键实践。

当然,总体来说,我国建筑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已经有各类型企业参与实践,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同时需要传统建造经验和智能化建造体系的匹配,在技术和场景的不断磨合过程中,推动建筑产业逐步走向绿色、节能和高效发展阶段。


建筑机器人渐成刚需

作为产业生态链接属性强大的房地产建筑业,多年来虽然规模庞大,但真正的数字化甚至自动化程度整体还处在偏弱的阶段。

在外部环境支持和房企内生诉求之下,加上这两年间加剧出现建筑工地的用工荒和招工难等问题,建筑机器人助力传统建筑业,提升作业效率正日益重要起来。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建筑机器人虽然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情形,但真正能够将研发和复杂工地的场景深度融合、且走规模化发展路线的案例并不多。

具体来说,在海外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企业介入建筑机器人市场,包括小型机器人企业(含传统机械无人化改造类)如Built Robotics、自产自用为主的大型施工总包企业以及传统建筑机械或者工具厂商的跨界竞争。

国内则主要有四大类型企业参与,包括创业型建筑机器人公司、施工类相关企业、设备制造生产类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的自研。

但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在建筑机器人领域有所探索的企业,多是单款或几款针对个别工序进行针对性的研发,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化或体系化成果,且更大部分还处在内部使用或实验开发阶段,正式推出面向商用市场产品的案例还很少。



合作与咨询
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与关注
    如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咨询,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