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进行时:建筑业从过去融入未来
“我国建筑业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同时也面临着产品性能欠佳、资源浪费巨大、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
岁末年初,博智林金平项目悄悄做了一件改变行业生态的大事——首次完成“BIM+FMS+WMS+建筑机器人多机施工系统”的验收,这标志着建筑机器人已进入多机协同系统化应用的新阶段,中国建筑业向“智能建造”又迈出一大步。
春节渐近,农民工已开始大批返乡,建筑行业又将面临严重的周期性“用工荒”。
“现在工程不好做,虽然工人薪资普遍提升了,即使月薪在1万元左右,施工人员也经常短缺。”一家建筑承包商的负责人张代伟说,建筑业还呈现老龄化趋势,更多的年轻人“宁愿送快递也不进工地”。
人口红利退潮,以往凭借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实现规模增长的模式也难以为继,老龄化、用工荒以及人工成本的上涨成为制约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从业者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老
中国依旧是“建筑大国”。202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高达26.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88%。但是,国家统计局《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也传递出一个悲观的信息,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了517万人,同比减少1.8%。
建筑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从业者不仅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老。上述报告还显示,2020年,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岁,比2019年提高0.6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超过24%。
背井离乡、风餐露宿以及面临较高的安全危险,也是中国乃至全球建筑工人生活和工作的常态。16岁时,现年49岁的张代伟就随父亲到建筑工地打工。他清晰地记得,夏天,阳光晒脱了皮肤。冬天,手脚则经常被冻伤,晚上躺在被窝里又痒又疼。“如果有台机器人搬砖就好了。”有一年,在观看了一部好莱坞科幻电影后,张代伟很快就被自己的奇思妙想逗笑了,谁会花大价钱去研制搬砖的机器人?
建筑行业是全球范围内数字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行业之一,一直存在着技术含量低、生产效率差、建设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施工安全风险大等弊病。中国多数建筑企业“大而不优”,大多还停留在“搬砖头、扎钢筋、浇混凝土、装模板”的水平。面对用工荒危机,以碧桂园为代表的中国房产和建筑企业都在寻找转机。
如今,碧桂园已用近三年的实践证明,“机器人建房子”的时代已然来临。2021年12月,在广东佛山顺德的凤桐花园项目中,一台建筑清扫机器人正在作业。工人们戏称其为“大眼仔”。它长着一双萌萌的大眼睛,其所到之处,灰尘、碎屑、小石块等工地垃圾都被清扫得一干二净。“这台建筑清扫机器人配备了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还有防撞条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现场人员介绍道。
这款“神器”不仅能在建筑场景下自主规划路径、自主导航、自主清扫并自动倒垃圾,还可以智能避开障碍物,清扫效率更是人工的三倍。建筑施工现场清洁向来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不仅小石块和灰尘等难以打扫,而且人工清洁效率低、成本高,还会给施工人员造成“尘肺”等健康危害。
测量机器人、智能随动式布料机、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等以往科幻电影中的角色,正在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中成为现实。
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与关注 如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咨询,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